01 腰带
启动汽车发动机或驾驶汽车时发现皮带发出噪音。原因有两种:一是皮带很久没有调整,发现后及时调整即可。另一个原因是皮带老化,需要更换新的。
02 空气过滤器
空气滤清器过脏或堵塞会直接导致发动机油耗增加、工作不良。每天定期检查空气滤清器,若发现灰尘较少、堵塞不严重,可用高压空气由内向外吹净后继续使用,脏污的空气滤清器应及时更换。
03 汽油滤清器
如果发现供油不畅,应及时检查汽油滤清器是否堵塞,如果发现堵塞应及时更换。
04 发动机冷却液液位
等待发动机冷却后,检查冷却液液位应在满液位和低液位之间。若未达到满液位,请立即添加蒸馏水、纯净水或制冷剂。添加液位不得超过满液位。如果冷却液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少,应检查是否有泄漏,或前往专业的汽车维修店进行检查。
05轮胎
轮胎气压直接关系到轮胎的安全性能。胎压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不良后果。夏季气温高,胎压应较低;冬季气温较低,胎压应充足。此外,还要检查轮胎是否有裂纹,当发现存在安全隐患时,应及时更换轮胎。选择新轮胎时,型号应与原厂轮胎相同。
十大汽车保养错误:
1. 晒过太阳后,给车子来个冷水浴
夏季车辆暴晒后,有些车主会给爱车“凉水澡”,认为这样能让车辆快速降温。然而,你很快就会发现:一冲凉,爱车立马就“不热”了。因为,车辆暴晒后,车漆表面和发动机的温度都很高。热胀冷缩会缩短车漆的寿命,逐渐失去光泽,最终导致车漆开裂、剥落。如果发动机发生故障,维修费用将不菲。
2 左脚放在离合器上
有些司机开车时总习惯左脚一直踩在离合器上,认为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车辆,但其实这种方法对离合器的伤害很大,尤其是在高速行驶时,长期半离合状态会导致离合器快速磨损。所以提醒大家,不要习惯性地半踩离合器。同时,二档起步的做法也会导致离合器过早损坏,一档起步才是最正确的方法。
3. 换挡时不要踩到底离合器
变速箱经常会莫名其妙地出现故障,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车主在离合器未完全踩下的情况下就忙着换挡,这样不仅难以准确换挡,而且长时间下来,更是致命伤!自动挡车型也不能幸免,虽然踩离合器换挡没有问题,但很多朋友在车辆未完全停稳的情况下,就匆忙挂入P挡,这也是一种非常不明智的做法。
4 当燃油表灯亮时加油
车主们通常会等到油表灯亮了再去加油。然而,这样的习惯非常不好,因为油泵位于油箱内,油泵连续工作时温度很高,而将车浸泡在燃油中可以有效降温。当油表灯亮起时,表示油位低于油泵。如果等到灯亮了再去加油,汽油泵得不到充分冷却,也会缩短油泵的使用寿命。总之,在日常驾驶中,最好在油表显示还有一格油的时候就加油。
5 该换挡时不要换挡
发动机非常容易出现积碳的问题。首先车主朋友们有必要进行自检,是否经常偷懒,该换挡却不换挡。比如在车速提升到较高档位,车速不匹配抖动的情况下,仍然保持原来的挡位。这种低速高速行驶的做法,增加了发动机的负荷,对发动机的伤害很大,而且非常容易造成积碳。
6 大脚猛踩油门
经常有一些驾驶员在车辆起步、启动或熄火时习惯性地猛踩几下油门,这就是俗称的“上车三脚油,下车三脚油”。其原因在于:起步时不能猛踩油门;起步时容易熄火;其实不然,猛踩油门会使发动机转速忽大忽小,运转件载荷忽大忽小,活塞在气缸内形成不规则的冲击运动,严重时会造成连杆弯曲、活塞断裂,发动机报废。
7 车窗无法正常升起
很多车主抱怨车辆玻璃电动开关不工作,或者车窗玻璃升降不到位。其实这并非车辆质量问题,原来这也和日常操作失误有关,尤其有熊孩子的车主更要注意。使用电动玻璃升降器时,当车窗升到最下方或者最上方时,一定要及时松手,否则会和车辆的机械部件发生冲突,到时候……就只是浪费钱而已。
8.开车时忘记松手刹
有些车主停车时没有养成拉手刹的习惯,结果导致车辆溜车。还有一些车主顾虑重重,经常拉着手刹,再次启动时却忘记松开手刹,甚至停车检查直到闻到烧焦味。如果发现行驶过程中手刹没有松开,即使路途不是很长,也应该检查一下,并根据刹车部件的磨损程度,必要时进行维修或更换。
9 减震器和弹簧脆弱,悬架损坏
很多车主为了炫耀自己高超的驾驶技术,不惜在路上飞驰。然而,车辆在上、下路时,会对前轮悬架和胎侧造成很大的损伤。比如,子午线轮胎的胎侧橡胶相对于胎面强度较低,在碰撞过程中很容易被“挤出”“包裹”,导致轮胎损坏报废。因此,应尽量避免上、下路。上不了就上不了,不得不上的时候,应该用一些小方法,把对车辆的损伤降到最低。
10 长期全向损坏增压泵
由于使用频繁,助力泵是车辆上的易损部件之一。没有人能保证它不会损坏,但有一个技巧可以帮助延长其使用寿命。当你需要转弯转向时,最好在结束后稍微回转,并且不要让助力泵长时间处于紧绷状态,这样的小细节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。
11 随意添加蘑菇头
安装冬菇头可以增加汽车的进气量,发动机“吃”得多,动力自然增强。但是,对于北方含有大量细沙尘的空气来说,增加进气量也会将更多的细沙尘带入气缸,造成发动机早期磨损,反而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。因此,安装“冬菇头”还得结合当地的实际环境。
发布时间:2022年5月6日